初冬時節,記者走進位于錫林郭勒盟多倫縣蔡木山鄉白音卜羅村一組的馬鈴薯儲藏庫,看到工人們正將一袋袋馬鈴薯往貨車上搬運。 這座2000平方米的儲藏庫雖然只能儲存近3000噸蔬菜,但它飽含的卻是幾十個脫貧戶的致富希望。 蔡木山鄉是農牧業結合區,既沒有礦產資源,也沒有工業基礎。決定了這里的扶貧不能“撒胡椒面”,應追求“短平快”。 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蒙中事業部在“萬企幫萬村”扶貧工作中,經詳細調研,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找到了一個產業扶貧的“短平快”項目——為馬鈴薯種植戶建一座馬鈴薯儲藏庫。 往年,這里的農民大部分種植馬鈴薯,到了秋季,戶均收獲幾萬斤,甚至十幾萬斤。除了自食外,大部分作為商品薯出售。但是,因沒有儲藏庫,當年賣不掉的馬鈴薯冬天就會凍壞爛掉,損失巨大。如果有了儲藏庫,農民就不愁馬鈴薯賣不出去了,冬天賣不完的,春天可以繼續賣,這樣損失少了,種植戶的收入自然就增加了,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扶貧效果。 項目確定后,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蒙中事業部的扶貧人員與蔡木山鄉幫扶干部們一起組建了項目團隊,抓緊籌建工作,迅速完成了扶貧項目的選址、勘測、設計、審批等前期工作和項目招投標及施工合同簽約工作。6月15日,馬鈴薯儲藏庫扶貧產業項目在白音卜羅村正式開工興建。9月底,完成驗收,正式交付使用。 在今年的馬鈴薯收獲季,蔡木山鄉的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有的種植戶把部分馬鈴薯拉回家食用,有的在地頭隨時出售,而大部分種植戶把馬鈴薯送到儲藏庫貯存起來,等到明年春天再出售。 馬鈴薯種植大戶趙志剛高興地說:“過去,每年收馬鈴薯時就發愁,今年有了儲藏庫,再不用擔心了,錯季出售馬鈴薯,我家預計能多收入幾萬元。” “過去送錢送物搞輸血式扶貧,只治標不治本,現在因地制宜,興產業,搞‘造血’式扶貧,才能徹底拔掉窮根,讓脫貧戶和貧困邊緣戶擺脫貧困的枷鎖。我們幫助蔡木山鄉興建的馬鈴薯儲藏庫就是最好的印證。”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蒙中事業部副總經理裴玉東說。 如今,多倫縣蔡木山鄉、大北溝鎮人均年收入穩步增長,已經摘掉了貧困帽子。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不能代表未來。裴玉東表示,下一步,公司將開展全方位總結,梳理匯總扶貧工作檔案,持續加強溝通對接,及時了解、跟進扶貧項目開展情況,確保扶貧項目持續有序發展。 今冬,白音卜羅村蔬菜種植戶收獲的馬鈴薯安了“新家”。得益于銷售市場上的時間差,不僅種植戶的增收有了切實保障,村集體經濟也由1萬多元增長到10萬元以上。(記者 巴依斯古楞)
(責編:張雪冬、劉澤)
|